新闻资讯
News and information
第三轮通知|2025年8月26日深圳国际激光与增材制造论坛
时间:2025/08/14 作者:admin 阅读 34次

第三轮通知 | 2025年8月26日深圳国际激光与增材制造论坛

 

2025深圳国际激光与增材制造论坛:

指导单位: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

 

主办单位: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广东省表面工程技术开发中心

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

 

指导委员会:

周克崧 教授/广东省科学院

瞿金平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刘奕华 教授/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

吕  坚 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吴鑫华 教授/苏州大学

史玉升 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张志辉 教授/吉林大学

姚建华 教授/浙江工业大学

杨  柯 教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学术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王迪、王启伟、毕云杰、毕贵军、师文庆、朱刚、朱强、伍尚华、任玲、任富增、刘鑫旺、刘斌、刘允中、汤凯、孙涛、孙桂芳、严明、李瑞迪、李耀棠、杨超、杨洋、吴玉娟、张永康、张庆茂、张利军、张群莉、张卫、陈斐、周武艺、郑李娟、殷硕、郭双全、黄文华、盛立远、葛锜、韩泉泉、黎兴刚

 

论坛主席:

刘  敏

教授/广东省科学院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表面工程分会副主任

王成勇

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原副理事长

闫星辰

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理事长

 

王  迪

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副理事长

郭春雨

教授/深圳大学

中国光学工程学会激光技术及应用专委会委员

 

组织委员会:

(按姓氏笔画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王建东、王秋爽、王洪泽、王勤英、卢冰文、卢海洲、白玉超、伍舜、向超、刘帅、刘果、刘冠、刘少武、朱江奇、闫昌建、孙坤、李卓、李晟、李开洋、李艳辉、李嘉铭、杨磊、邱昊、张向宇、张盼盼、张咪娜、张楷浩、陈盛贵、陈超越、陈模军、欧阳佩旋、易江龙、罗盟、罗子艺、项顶顶、赵文军、赵国瑞、柳金龙、禹庭、饶衡、姚涛、高硕洪、黄千里、黄志锋、曹晟、梁志超、葛进国、韩昌骏、温鑫、谢迎春、蔡召兵、戴冬华

 

论坛秘书:

常  成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增材制造(3D打印)分会秘书长

(电话/微信:13617195875)

高硕洪

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电话/微信:13922143135)

 

赞助企业:

深圳市大族光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特邀媒体:

南极熊3D打印网

 

与会专家介绍及报告摘要

 

1. 刘鑫旺,教授,华中科技大学

LIU Xinwang, Professor,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航空航天大型钛合金构件激光增材制造技术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for Large Titanium Alloy Components in Aerospace

 

报告摘要:航空航天大型构件的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是激光增材制造技术的长久发展目标。面向大型复杂TC11钛合金航空发动机吊挂(>5m)的制造需求,本研究突破传统增材制造效率低、残余应力致变形等技术局限,构建了“设计-装备-工艺”一体化激光增材制造技术体系:基于航空吊挂实际工况进行复杂载荷仿真分析并完成结构拓扑优化,实现减重20%;研发丝-粉同轴激光增材制造装备,壁厚误差±0.3 mm的工程指标;开发高质量成形工艺,使成形件达超声AAA级标准,TC11断裂韧性达到110MPa·m1/2。本研究建立了材料-结构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新范式,为航空航天大型复杂构件的高效高精度增材制造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基准。

 

2. 郭春雨,教授,深圳大学

GUO Chunyu, Professor, Shenzhen University

中红外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及其应用

Mid-Infrared High-Power Fiber Laser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报告摘要:中红外激光在医疗手术、分子光谱学、遥感和材料加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课题组提出基于激发态吸收的1.7μm泵浦的2.8μm掺铒光纤激光器发光效率提升方法;研制了中红外氟化物光纤合束器、FBG、包层功率剥离器、光纤端帽和氟化物跳线等中红外光纤激光核心器件;开发了基于掺铒氟化物光纤的中红外被动锁模激光器、混合锁模激光器、同步泵浦锁模激光器和时空锁模激光器,实现了165 MHz国际最高重频的3μm高稳定飞秒锁模光纤激光器;进而结合氟化物光纤放大器构建了自由空间和全光纤结构的3μm中红外高功率超快激光系统,实现了8.12W国际最高平均功率,脉宽148fs的中红外飞秒光纤激光,以及3.42W国际最高功率的3μm全光纤化中红外飞秒光纤激光器,脉宽为115fs。提出基于光纤带内级联放大的改进型孤子自频移(SSFS)系统,实现了3~3.8μm大范围波长可调谐瓦级纯孤子飞秒脉冲,3.8μm输出功率达到1.6W,脉宽为252fs。相关激光器在工业加工、医疗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应用。

3. 任富增,教授,南方科技大学

REN Fuzeng, Professor,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原位合金化增材制造高性能β钛合金

In-Situ Alloying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of High-Performance β-Titanium Alloys

 

报告摘要:传统钛合金因弹性模量高及含有V、Al等细胞毒性元素,易引发应力屏蔽与炎症反应,限制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本研究采用原位合金化增材制造技术,开发高强韧、低模量、生物相容性β钛合金。基于棋盘式打印策略,成功制备出Ti-12Mo合金,并通过调控能量密度构建功能梯度复合结构,实现组织与性能的协同优化。该合金表现出优异力学性能(抗拉强度953MPa,延伸率22%),归因于ω相析出、多级孪晶与应力诱导α″相变的协同机制。此外,设计并制备出Ti-12Mo-6Zr-2Fe合金,具备低模量(71GPa)、高屈服强度(943MPa)和良好塑性(12%)。本研究结合多尺度与原位表征,系统探索亚稳β钛合金的强韧化与疲劳机制,为高性能医用钛合金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4. 葛锜,教授,南方科技大学

GE Qi, Professor, Souther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多材料3D/4D打印:从水凝胶到陶瓷

3D/4D Printing of Multi-Material: From Hydrogels to Ceramics

 

报告摘要:4D打印作为一种新型的增材制造技术,通过将智能材料(如形状记忆高分子、水凝胶、液晶弹性等)打印成三维结构,并借助外界环境(热、光、电、磁、湿度等)刺激使得三维结构的形状随着第四个维度时间发生改变。通过多材料3D打印技术将智能材料与其它材料(如弹性体、硬质高分子、导电高分子甚至陶瓷)打印在一起,可以极大地丰富4D打印结构的性能与功能。在本报告中,我将介绍我们在多材料4D打印方面的新进展:高精度4D打印装备、高性能光固化智能材料,以及面向多材料4D打印的设计方法。

 

5. 王迪,教授,华南理工大学

WANG Di, Professor,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多激光粉末床熔融金属增材制造

Study on Multi-Laser Powder Bed Fusion Metal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报告摘要:多激光束拼接成形的大尺寸粉末床激光熔融技术具有成形效率高、成形尺寸大的特点,可满足航空航天、核电动力等领域大型复杂精密关键构件的制造要求,已成为粉末床激光熔融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随着激光数量与成形幅面的增加,如何实现成形缺陷的控制、保证良好的拼接质量以及成形质量的一致性是该技术的关键挑战。本报告从气流场优化与飞溅带离、工艺参数及多激光拼接策略优化、引入在线监测技术实现成形过程的实时监测及缺陷识别三个方面介绍多光束激光粉末床熔融成形大尺寸零件过程核心技术与难题,旨在为推进多激光粉末床熔融金属增材制造的发展提供参考。

 

6. 赵文军,董事长兼总工程师,宁波众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ZHAO Wenjun, Chairman and Chief Engineer, Ningbo Zhongyuan Advanced Materials Technologies Co., Ltd.

增材制造铝合金近年发展

Recent Developments in Additive Manufacturing Aluminum Alloys

 

报告摘要:介绍铝合金增材制造近年来在民用领域和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和发展,并展望铝合金应用的前景与挑战。报告介绍了如目前常用AlSi10Mg的应用,高强铝合金系列AlMgScZr的应用和耐热铝合金的应用前景;介绍了复合材料铝合金在增材制造领域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介绍了目前行业内的主流铝合金粉体生产企业。

 

7. 杨洋,教授,广东工业大学

YANG Yang, Professor,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两种新技术在钛合金零构件极端特征结构PBF-LB/M成形中的应用

Application of Two Novel Technologies in the PBF-LB/M Process of Titanium Alloy Components with Extreme Feature Structures

 

报告摘要:金属激光粉末床熔融(laser-based powder bed fusion of metals, PBF-LB/M)在制备具有极端特征结构的钛合金零构件过程中存在着尺寸精度偏差大、侧表面粗糙高和水平悬垂结构成形难等问题,难以满足高质量增材制造需求,提出两种新技术——无支撑梯度梯度成形和双模态激光复合成形,以期解决上述问题。报告将对两种新型技术的应用需求做简要介绍,随后详细讲述技术细节、实验探索和相关实验结果,并进一步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8. 汤凯,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Tang Kai, Professor,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zhou)

金属激光定向能量沉积增减材混合制造研究

Research in Metal DED Hybrid Manufacturing

 

报告摘要:研究内容是复杂金属零件的多轴混合制造。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通常很难通过传统的减材方法加工制造,这是因为刀具和工件之间容易产生碰撞,导致被加工曲面不可达。另一方面,虽然增材制造(又称3D打印)可以制造具有复杂几何形状的零件,但由于其本身打印的特性,成品表面的质量通常不令人满意。通过交替执行这两个制造操作(即减材与增材),可以制造具有良好表面质量的复杂工件。虽然这种混合制造过程的规划涉及许多方面,包括材料、硬件和软件,但在本演讲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软件方面。特别地,我们提出了一种算法,该算法将确定五轴增材(即打印)和五轴减材(即加工)操作之间的最小交替序列,该序列可以很好地制造最终零件,同时满足无碰撞和其他必要的制造约束。此外,打印层及其相关的打印和切割路径也将被完全确定,从而形成完整的混合制造工艺。我们最终提供了大量实验结果来验证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尤其是在辊刀制造方面的应用。

 

9. 白玉超,副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BAI Yuchao, Associate Professor,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henzhen)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从质量调控到高效精密后处理

Selective Laser Melted Ultra-High-Strength Martensitic Aging Steel: From Quality Control to Efficient and Precise Post-Treatment

 

报告摘要:为促进增材制造马氏体时效钢在高端零部件制备中的应用,对18Ni300马氏体时效钢的激光选区熔化增材制造进行了系统研究,包括缺陷形成机理、工艺优化、组织演变调控、性能增强及精密后处理等。通过优化激光功率、扫描速度、扫描间距和粉末层厚度,抑制了缺陷的形成,使表面粗糙度值降低到10μm以下,致密度提高到99%以上。并优化了热处理工艺,通过诱导弥散析出纳米强化相颗粒,使抗拉强度提高到2100MPa以上。此外,为解决直接成型马氏体时效钢零件表面质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机械化学效应的高效加工工艺,在将切削力降低50%以上的同时,使表面质量提高80%以上。这些研究成果将为超高强度马氏体时效钢构件的高性能精密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

 

10. 张卫,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ZHANG Wei, Associate Researcher, Shenzhen Institute of Advanced Tech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低温沉积3D打印高分子复合多孔支架治疗骨缺损的研究

Study on Polymer Composite Porous Scaffolds by Low-Temperature Deposition 3D Printing for Bone Defect Treatment

 

报告摘要: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骨科临床面临的重大挑战,致残致畸率非常高。目前临床使用的传统骨缺损修复材料不能有效满足临床需求。建立了仿生结构设计、多参数调控的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实现了对骨修复材料外形、力学、组成、微观三维结构、降解周期等关键因素的调控。以具有良好生物安全性的生物可降解高分子为基底材料,复合具有多功能生物活性的无机微纳材料(如金属镁颗粒、过氧化镁纳米颗粒、黑磷纳米片等),研发针对创伤性骨缺损、骨肿瘤和激素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治疗所需的骨修复材料。研发的系列3D打印骨修复支架通过发挥促血管新生、促干细胞成骨分化、抗肿瘤、免疫微环境调节等作用实现骨缺损有效修复。

 

11. 常成,副研究员,广东省科学院新材料研究所

CHANG Cheng, Associate Researcher, Institute of New Materials, Guangdong Academy of Sciences

激光选区熔化成形高强韧镁基骨植入材料及其表面仿生改性

Study on High Strength-Ductility Mg-Based Bone Implant Materials by Selective Laser Melting and their Bionic Surface Modification

 

报告摘要:熔沸点低、成形性差、开裂敏感性高的镁合金一直是制约复杂高性能可降解骨科医疗器械方面发展的“拦路虎”之一。针对此问题,以AZ91、WE43、Mg-Cu等医用镁合金材料为突破口,设计并开发了适用于低沸点镁合金的激光增材工艺参数数据库,显著提升其力学性能(UTS=370.2MPa,EL=10.4%),但激光增材镁基材料固有的残余拉应力和纳米弥散阴极相促使其在服役过程中出现“三维体剥落”模式,阻碍了骨组织的进一步恢复,为提升其耐蚀、抗菌、促成骨效果,提出一种多激光增减材一体化制备技术,在镁基骨植入材料表面可控制备出抗菌仿骨耐蚀涂层,在保证其有序降解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抗菌、抑炎、促成骨等多重生物功能。

 

12. 卢衍锦,副研究员,福建师范大学

LU Yanjin, Associate Researcher,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仿贝壳钛合金构建及其性能研究

Study on the Fabrication and Properties of Nacre-Inspired Titanium Alloys

 

报告摘要:本报告聚焦于激光3D打印辅助制备的新型仿贝壳结构钛基复合材料研究。该复合材料以纯钛(Ti)为“砖”、Ti6Al4V合金(TC4)为“泥”,采用激光3D打印辅助构建了仿贝壳异质结构。分析了其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腐蚀行为。微观上,Ti与TC4形成无明显缺陷的冶金结合界面,TC4区域残留较高残余应力;力学性能方面,仿贝壳钛合金的屈服强度和断裂韧性均超过混合法则预测值;腐蚀性能表明,仿贝壳钛合金在3.5wt% NaCl溶液中表现出优异耐腐蚀性。

 

13. 柯林达,副主任,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发中心

Ke Linda, Associate Director, Shanghai Spaceflight Precision Machinery Institute

航天领域镁合金构件应用需求及增材制造技术

Application Requirements of Magnesium Alloy Components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ies in Aerospace

 

报告摘要:报告论述了镁合金材料在航天领域高端装备轻量化方面应用的意义,介绍了当前镁合金材料铸件性能水平及在航天构件的应用情况。在分析了航天领域镁合金增材制造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基础上,详细介绍了上海航天精密机械研究所在镁合金激光选区熔化和电弧熔丝增材制造两种增材制造工艺的装备、材料、成形性能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14. 郭川,副教授,中山大学

GUO Chuan, Associate Professor, Sun Yat-sen University

高性能增材制造高温合金的制备方法与性能优化策略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Performanc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High-Performance Superalloys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报告摘要:高温合金材料是一类能够在高温环境下保持稳定性能的特种材料,因其优异的耐腐蚀和机械性能,在航空航天、能源、化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增材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性能高温合金的制备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报告旨在探讨增材制造高温合金的制备方法和强化策略,特别是针对镍基高温合金的裂纹消除及其高温抗氧化性能的提升手段。其中裂纹消除方法主要包括纳米颗粒添加剂、脉冲激光与平顶激光组织调控;高温抗氧化性能优化手段则包括金属基复合材料、热处理以及表面机械研磨技术。

 

15. 马衎,助理教授,香港城市大学

MA Kan, Assistant Professor,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BCC Superalloys的设计、制造与展望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BCC Superalloys

 

报告摘要:BCC Superalloys由无序BCC基体与析出强化BCC有序相组成,展现出高温强度、抗蠕变及抗辐照等优异性能。其设计理念源于传统Ni基超级合金的微结构强化原理,通过元素优化与微结构控制实现性能提升。本报告主要介绍三类BCC Superalloys中的研究成果:(1) 采用热力学方法,设计针对高温应用的弥散强化难熔金属基BCC Superalloys,并通过调控组分改善微观结构与高温强度;(2) 铁基BCC超级合金辐照效应的研究,通过先进表征技术阐明辐照诱导的微观组织演化与抗辐照机制;(3) 钛基BCC Superalloys的热处理重结晶现象与增材制造技术,揭示了制造工艺对材料组织及性能的影响。最后,报告展望了材料基因组工程、人工智能辅助合金设计以及高通量实验方法在BCC Superalloys领域的发展前景。

 

16. 于振华,焊接产品中心负责人,深圳市大族光子激光技术有限公司

YU Zhenhua, Head of the Welding Products Center, Shenzhen Han's Photon Laser Technology Co., Ltd

激光增材制造效能跃升密钥:高稳定性光纤激光器的创新实践

Key to Enhancing Lase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Efficiency: Innovative Practices in High-Stability Fiber Lasers

 

报告摘要:本演讲深入探讨光纤激光器在增材制造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工业价值。基于中国千亿级市场前景,解析激光器作为核心硬件的战略地位;重点阐述“平顶光斑技术”在熔覆/送粉工艺的稳定性突破、“单模精密激光”对医疗植入物微结构的精细成型能力,以及“双光斑协同技术”实现的高效打印方案。通过航空航天关键部件修复、消费电子模具制造等实证案例,揭示光纤激光器如何推动多材料集成与超大构件制造的革命性进步,为产业升级提供高可靠性技术支撑。

 

17. 郭琳,研究员,广东省激光与增材制造知识产权协同运营中心

GUO Lin, Researcher, Guangdong Collaborative Operation Center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 Laser and Additive Manufacturing

从拓竹海外诉讼看增材制造产业专利池构建时机:连接创新与竞争力

Exploring the Timing of Patent Pool Construction in th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ambu Labs' Overseas Litigation: Connecting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报告摘要:在全球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凭借其独特优势,正逐渐成为重塑产业格局的关键力量。近年来,中国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迅猛,尤其在消费级3D打印领域,以深圳拓竹科技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企业快速崛起,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然而,随着中国企业国际市场份额的不断扩大,也引发了海外竞争对手的关注与挑战,知识产权纠纷日益凸显。2024年8月,全球3D打印巨头Stratasys以专利侵权为由,将深圳拓竹及其关联公司告上美国法庭,这一事件成为行业焦点,凸显了中国增材制造企业在海外市场面临的专利风险,也为整个产业敲响了警钟。本报告旨在通过深入剖析拓竹海外诉讼案件,洞察增材制造产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探讨构建专利池在连接创新与竞争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将“沉睡专利”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的市场优势,同时构建一个开放共赢的产业生态,让企业在其中获得低成本的创新自由与市场准入保障。

展会合作
展会合作
QQ客服
电子邮箱
客服微信